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新疆

天山观察丨改革赋能开放升级——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活力强劲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4日 16:09:30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黑宏伟

  “截至2025年10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及阶段性成效达81.5%,提前完成第二年80%以上目标;累计形成省级制度创新成果72项,新设企业总数达4.4万家,今年1—9月进出口额占全疆近40%……”11月1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两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轩公布的一组核心数据,勾勒出我国西北沿边首个自贸试验区两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轨迹。

  从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到开放型经济的“增长极”,从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到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自贸试验区在两年时间里交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改革发展答卷,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多式联运集货区项目二期全景图。(资料图)郭昌龙摄

  制度创新破局开路 改革红利多点释放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使命,我们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等8个领域形成的72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李轩的话语,点明了新疆自贸试验区快速发展的核心密码。

  法治保障先行筑牢改革根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颁布施行,69项支持政策相继出台,45项自治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构建起“条例+政策+权限”的全方位制度支撑体系。

  贸易便利化改革实现“质效双升”。乌鲁木齐海关副关长李开益介绍,海关系统创新推行“公、空、铁”跨境物流“三步走”改革,使西向国际物流大通道通行效能实现“立体式”提升。全国首创的“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已在8个公路口岸落地,公路口岸过货占比从13%提升至近20%,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今年前9个月货运量同比增幅达1.8倍;“保税航油加注五位一体监管”体系使航油成本降低约13%,累计监管出口保税航油突破11万吨;“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改革让进出口货物通行时间分别压缩70%、80%,为中欧(中亚)班列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其中,“自驾出口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等两项举措已通过海关总署备案,向全国推广。

2024年10月21日,一位埃及籍人士在乌鲁木齐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海外人才服务中心)的自助取款机上兑换人民币。(资料图)

  金融开放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青表示,通过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等政策落地,试点企业结算实现“秒申请、分钟办”,2025年1—9月试点企业收付量占新疆自贸试验区总量近三分之一。二十余项“首单”“首笔”业务相继落地,包括存货质押融资、多式联运单证增信融资等,区内银行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81%,是全疆各项贷款余额同期增幅的3.6倍。“哈萨克斯坦电子钱包境内便捷支付模式”等案例入选省级最佳实践案例,为边疆地区金融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开放能级持续跃升 枢纽优势充分彰显

  依托“陆港+空港”双重区位优势,新疆自贸试验区正加速成为联通欧亚的核心枢纽,开放型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两年来自贸试验区累计进出口贸易值达3081.1亿元,占同期新疆外贸总值的37.2%;今年1—9月进出口额占全疆比重已近40%,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主引擎”。

  物流枢纽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李轩介绍,中欧(中亚)班列“抵站直装”“铁路快通”全面推广,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日处理能力超20列,通关时间从3天压减至1天,国际班列开行列次占全疆89.21%。空中丝绸之路持续拓展,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运营28条国际客运航线、36条国际货运航线,分别通达18国24城和22国34城,成为全球航空货运增长最快的机场之一。

  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聚焦新疆资源禀赋,新疆自贸试验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牵头成立油气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运营,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全疆首台氢能源客车下线,乌鲁木齐片区甘泉堡区块形成完整铝加工产业链。临空经济实现“从无到优”突破,乌鲁木齐片区首创“商务+技术”模式,常态化承接哈萨克斯坦等国飞机维修业务,飞机保税维修、C检、拆解等业务相继落地。

  对外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新疆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建成43个海外仓、边境仓,构建多仓联动跨境集运模式。乌鲁木齐片区“区港联动”成效显著,今年1—10月执飞跨境电商全货包机1162班,货运量达5.2万吨。新疆标检产品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获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授权,11家企业13个农产品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特色农食产品出海走出“加速度”。

  国际合作网络不断拓展。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吸引50个国家和地区6000余家企业参与;喀什片区与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共建国际产业园,霍尔果斯片区成立全疆首个版权交易中心,开发13条跨境旅游线路……

  新疆向西开放“朋友圈”持续扩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自贸试验区吸引要素集聚的“强磁场”。两年来,新疆自贸试验区从法治保障、人才服务、要素流动等多方面发力,构建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法治赋能打造服务高地。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王瑾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已入驻19家法律服务机构,周边相关机构达83家,形成集聚效应。法务区构建“一站式”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受理商事争端近6000件,今年办理涉外公证1305件,乌鲁木齐仲裁委受理案件同比增长20.1%。通过组建涉外法律专家库、建立多渠道纠纷化解机制,个案最短解纷时间仅29天,为涉外经贸活动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人才服务保障持续升级。“丝路人才卡”服务延伸至外籍技术人才,全疆首个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金融服务不断优化,2024年各银行机构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块资金同比增长24.5%,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提升战略部署明确未来路径。李轩表示,《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方案》已印发,明确80多项改革举措,重点推进三大任务: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探索跨境电子提单互认、公铁联运“一单制”等举措;提升系统性改革成效,推动人员、资金、车辆、数据自由流动,争取霍尔果斯口岸启用车辆快捷通道;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建设中亚高端装备维修基地,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

  从“试验田”到“示范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新疆自贸试验区两年来的改革实践,为边疆地区高水平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站在新的起点上,随着提升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片充满活力的开放高地,必将引领新疆对内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拓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艾尼瓦尔江·依明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