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丨“趁热吃”?这个习惯暗藏健康隐患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4日 12:56:09 来源:Hi苹果红了
吃饭的时候旁边总有人热心地说,“快,趁热吃”,认为能先一步享受食物最新鲜的味道,殊不知这样的细节背后,隐藏着健康危害。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肖炜明介绍,吃过热的食物,最先影响的是口腔健康。在食物进入消化道的过程中,没那么容易冷却,食管、胃部、肠道都可能受到伤害。
首先,口腔黏膜对高温食物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口腔溃疡、糜烂;食管受到烫食刺激后,食管黏膜容易受损,出现食道水肿、溃疡等症状,继而造成食管萎缩;温度过高的食物直接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胃部炎症和溃疡,长此以往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部糜烂,甚至癌变。
此外,如果食物温度过高,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引发腹泻、便秘等问题。
图片由AI生成
老年人更易受热食伤害
对于老年人群来说,热饮热食更是个大问题。明明还冒着热气,甚至摸起来烫手的食物,他们都能面不改色地咽下去。好心劝他们别吃这么烫,可能还会换来一句:“烫不烫我自己不知道吗?”
其实,老年人对“烫”的感知,可能真的不太一样。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对热痛的感知也会轻微下降,再加上长时间接触烫食,对温度的感知更加不敏感。
为什么吃烫食容易“上瘾”
明知道吃烫食对身体不好,甚至有时会引发痛感,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欲罢不能呢?
肖炜明介绍,烫的东西带来的热痛觉和辣味一样,会刺激内啡肽的产生,给人痛快、愉悦的感受。持续分泌的内啡肽会促进大脑另一种“快乐激素”——多巴胺的分泌,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容易上瘾。
通常来说,口腔和食道的温度为36.5℃至37.2℃,能承受的食物温度为10℃至40℃,最高可以达到50℃至65℃。因此,65℃以上的食物就算是烫食。
“适当的食物温度可以提高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肖炜明介绍,一些热食在温热状态下能够保持其最佳的风味和口感。但是,口腔黏膜对热的耐受程度较高,有时即使超过65℃也不会觉得特别烫。
建议进食前,先用手掌握住杯或碗,如果能轻松耐受5秒以上,就说明温度适宜。同时注意细嚼慢咽,能避免食物过热造成的伤害,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