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班·尼亚孜:坚守中的“疯狂”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2日 11:18:57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 张路
“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国……”9月1日,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依希来木其村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课堂上,全国人大代表、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创办人库尔班·尼亚孜带领学员大声朗读,自信从容的笑容洋溢在每个学员脸上。
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是库尔班·尼亚孜每上一节课都慷慨激昂,这样直接有效的教学模式深受农牧民喜爱,大家形象地称其为“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而在库尔班·尼亚孜看来,这所谓的“疯狂”是他坚持21年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最好注解,也是他继续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这条道路上前行的不竭动力。
“疯狂”是创新
“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到底是什么呢?9月1日,记者了解到,该模式采取沉浸式、情景式两种教学方法,采用老师带着学员大胆说、大声说的方式,让学员克服畏难情绪,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以课本、电话、竹板等为教学器材,模拟购物、吃饭、逛街等各种情景教学,激发基层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
今年32岁的阿迪莱·艾尔肯就是“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的受益者之一。2024年1月,依希来木其乡党委与库尔班·尼亚孜将依希来木其村作为试点,开办“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示范班,当时还是家庭主妇的阿迪莱·艾尔肯主动报了名。“冬闲没事做,孩子鼓励我报名。”阿迪莱·艾尔肯说,她还记得第一天上课时,老师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作自我介绍,她紧张得心扑通扑通乱跳,没想到上到第45天,她不仅敢张口说了,而且越说越好。
“整整45天,主要学习字词句,每天学习四节课八个小时,每节课都大声诵读,每个词语、句子读五遍。”9月1日,谈到学习过程,阿迪莱·艾尔肯说。
如今阿迪莱·艾尔肯已经去工厂上班两个月了,每个月工资4000元。
“通过开办示范班,85%以上的学员能熟练掌握650个汉字,达到正常交流水平;40名学员中32人实现就业,占比达80%,同时为依希来木其乡培养了一批‘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示范教师,群众的学习意愿更强、学习劲头更足。”库尔班·尼亚孜说,示范班学员主要以依希来木其乡18—45岁农牧民群众中只会说简单词汇的学员为主。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库尔班·尼亚孜开始前往地区各县(市)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哈密市等地宣讲授课,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棚圈商铺、辖区企业,模拟日常交流、市场购物、结算工资等情景,充分调动起基层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
每隔几天,库尔班·尼亚孜都会受邀去给基层群众授课,推广“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成为他工作的主要内容,每一堂课,他都会拿出满腔热情,带领基层群众一遍一遍大声朗读。“也有人质疑我的国家通用语言音调不标准,但是我始终认为语言是说出来的,只有大声喊出来一个词和一个句子,把一个句子顺畅重复几遍,才能解决不敢说的问题,只要敢于张口说,就能交流,就能进步。”库尔班·尼亚孜说。
如今,地区每个县(市)都开设了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示范班,培训了2500多名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通过持续推广“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方式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不少农牧民过去“不敢张嘴”,现在敢“大声说话”,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疯狂”是探索
库尔班·尼亚孜说,近年来,党中央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全面的部署, 他也深刻认识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对象和场合都需要转变,便开始了一次次探索。
2021年,库尔班·尼亚孜筹款170万元,把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旧校舍改建成了中华文化大院。院内设有党史馆、中华文明史馆、中华民俗文化体验店等,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免费为村民提供器乐、戏剧、书法、茶艺、手工艺品等课程学习服务,吸引各族群众前来学习。
2022年,库尔班·尼亚孜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乌什县、沙雅县的多个乡(镇),试点运营集产品研发、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润疆文化生活超市”,设计开发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服装上、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印刷在生活用品上,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深入连接,不仅有助于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更加便于基层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023年,他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开发了“石榴国通语智能学习系统”微信小程序,实现了“线下集中培训+线上学习和训练+寓教于乐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落地,为各类受教群体,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方式。
库尔班·尼亚孜说,他多方走访调研发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农牧民都想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受到基层“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制约,部分群众不敢张嘴说话、沟通交流存在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阻碍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为了破解以上难题,2024年,库尔班·尼亚孜积极总结基层授课经验,围绕农牧民群众“听得懂、能交流”的目标,与各族群众广泛座谈交流、反复论证实践,最终探索出了“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
“疯狂”是无畏
库尔班·尼亚孜是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创办人,让我们把目光拉回他创办的这所学校。秋季新学期伊始,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园里,学生们穿汉服、唱京剧、弹古筝、练书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而在21年前,这样的做法却显得格外另类。
2003年,库尔班·尼亚孜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在99.5%的人口是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人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的环境中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库尔班·尼亚孜的行为并不被周围人理解。
库尔班·尼亚孜从小在兵团第一师四团的汉族小伙伴帮助下学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982年,库尔班·尼亚孜考上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成为阿克苏地区财贸学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的一名教师。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掀起“下海潮”,库尔班·尼亚孜也做起了生意,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没有语言障碍,才能走得更远。”库尔班·尼亚孜说,虽然在外闯得风生水起,但是他始终认为应该回到家乡。当时的乌什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想到贫困的家乡和几乎一辈子没走出过依麻木镇的乡亲,他认为只有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才能逐渐改变家乡的面貌。
“我办学的行为在当时可以说是很‘疯狂’。”回想起办学之初的困境,库尔班·尼亚孜依旧难忘:学生听不懂、家长不理解、老师留不住、教室被毁坏……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非但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把学校办下去。“我只有无所畏惧,克服困难,做出成绩才能得到认可。”库尔班·尼亚孜说。
就这样,库尔班·尼亚孜和老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摸索出情景教学、快板教学、歌曲教学等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逐渐喜欢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010年6月,在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第一批38名应届毕业生中,32人考入疆外初中班。学校的形象自此彻底改变:从招不满到坐不下,学校获得了更多人认可,很多家长争相把孩子送来就读。
21年来,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先后培养了1300多名毕业生,80%的学生考入疆外初中班。毕业生穆萨·图尔贡更是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教学模式得到肯定,更在全疆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成功办学案例,不仅帮助千余名少数民族学生改变了命运,也让库尔班·尼亚孜获得“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荣誉。
现在在新疆,包括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学生在内的中小学生已经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者,他们在校是学生,在外是小翻译,在家是小老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也从校园播撒到田园,从课堂走向了农家。
“语言通,则心灵通。”库尔班·尼亚孜说, “青少年是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钥匙,少数民族群众只有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为自身发展和家乡建设作出更多努力。”
21年时光匆匆,那个创办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时意气风发的青年库尔班·尼亚孜,如今已经步入花甲之年,时间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没有改变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
库尔班·尼亚孜在为孩子们讲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要领。
库尔班·尼亚孜和学生一起学习国学文化。
① 库尔班·尼亚孜和学生交流二胡相关知识。
② 库尔班·尼亚孜和学生一起练习书法。
③ 库尔班·尼亚孜向学生介绍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