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一根针”穿起民族团结“千条线”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5日 10:36:39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王天龙 祖力皮卡尔·米吉提
清晨,阳光温柔地洒向库车市老街、古民居群,城市被馕香唤醒,碧波粼粼的南湖畔,晨练的人们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写下和谐的乐章。
推窗见绿、下楼上班……这是库车市城南街道禧源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禧源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依托库车市发展文旅产业带来的商机在南湖畔扎了根,氤氲的烟火让他们找到了归属;社区依托中华国学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儿童老有所养、幼有所学。行在此处,一幅“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党建红”为针 穿起“团结线”
“社区好比是一棵石榴树,基层党组织是石榴的主枝干,党员就是输送养分的脉络。”4月21日,禧源社区党支部书记祁世剑站在“南湖石榴籽”党建文化墙前,向记者阐释工作理念。
墙面上,党员祖丽皮亚·托合提深夜帮助商户整理证照资料的照片旁,标注着这样一行字:“党员有服务群众的共同使命。”
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党建考核体系,建立“1+3+N”联动机制:1个社区党支部统筹,3个网格党小组落实,N支由各族党员、商户代表、居民骨干组成的“石榴籽小分队”深入楼宇。2024年,社区通过“禧源议事厅”平台化解矛盾纠纷237起,其中涉及群众纠纷化解成功率达100%。
2024年端 午 节,社区各族群 众 在一起包粽子。
“邻里间偶有摩擦,大家都习惯到‘议事厅’唠家常、解心结。”居民阿迪力拜克·那斯说。
65岁空巢老人牛淑英家里经常能看到党员阿卜杜艾尼·阿卜迪赫木检修电路的身影;创业青年努尔艾合买提·尼亚孜的馕店前,党员蒋佳佳帮忙设计招牌。党群服务中心的“心愿墙”上,每月更新群众的急难愁盼,党员认领完成率保持在98%以上。
“我们要求每名党员用最大的热情服务居民,做到‘敲门能沟通、帮扶零距离’。”祁世剑说。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的“微愿墙”上,436张心愿贴见证着温情流转。“想要一台助听器”的诉求旁贴着志愿者认领签名,“希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便条下备注了上课时间。由退伍军人组成的“老兵服务队”累计兑现4300余个“微心愿”,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
在志愿服务积分超市里,居民王秀兰用300积分兑换电饭煲:“我教独居的阿瓦古丽·赛买提学会了手机微信支付,这比领到奖品更开心。”
“文化彩”为线 织就“同心圆”
走进禧源社区文化中心,时空在这里交错碰撞。东侧的“丝路记忆”展厅陈列着龟兹乐舞壁画临摹作品,西侧的“中华瑰宝”展区展示着古筝、景泰蓝等传统器物。12名儿童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指导下合奏《九州同》,古筝与热瓦普的共鸣,恰如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要让孩子们知道,艾德莱斯绸和青花瓷一样美丽。”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乃比江·依米热木孜介绍,通过打造“传统文化+龟兹文化”双展厅,每年开展非遗体验、国学讲堂120余场。
糖画艺人张华与绣娘阿依古丽·尼亚孜合作的“绣情画意”工坊,将石榴图案融入糖画包装,每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产品远销广东、浙江。
社区文艺志愿队的演出台账记录着交融轨迹——维吾尔族民歌《米拉吉汗》与豫剧《花木兰》同台演绎,顶碗舞与秧歌串联编排。76岁的退休教师王芳担任艺术指导,她策划的“民族团结服饰秀”让艾德莱斯绸与苏绣同框。
“文化尊重是最高级的团结。”王芳说。
结合多元、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紧扣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社区举办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强群众认同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乡风,培育崇德向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民生暖”为砖 筑牢“幸福基”
每年旅游旺季,在南湖夜市的显眼位置,“鲁疆风味鸡”摊位前都会排起长龙。山东厨师路成成与搭档艾力·阿卜杜外力配合默契,翻炒、颠勺……熊熊灶火映红了两张年轻人的脸。很快,一道融合齐鲁酱香与新疆香料的佳肴上桌。
“日均销售200多份,去年挣了25万元!”路成成展示着账本。这对兄弟的故事被拍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获赞超百万,网友留言:“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团结的味道。”
南湖夜市藏着禧源社区的治理智慧。针对老城搬迁居民、流动商户、旅游从业者三类群体,社区推出“创业孵化三件套”:免费提供200个标准化摊位,组织“烧烤学院”“馕饼工坊”等技能培训,建立“民族团结好商户”评选机制。2024年夜市营收突破3000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
三层的禧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飘出药膳香气。82岁的巴合尔古丽·吐尔逊正与老伙伴切磋棋艺。
“这里提供20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热伊莱·艾则孜指着智慧养老系统介绍,292名老人佩戴智能手环,可一键呼叫服务。
“石榴籽小课堂”传来童声朗诵。10岁的阿依古丽·热合曼用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背诵《少年中国说》,她的剪纸作品“各民族娃娃手拉手”被镶在社区文化墙。三年来,小课堂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礼仪等课程,服务1800人次,解决双职工家庭没人带娃的难题,同时,培育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小使者”。
社区民生工程清单凸显精细治理:投入8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供暖系统,建成“民族团结主题口袋公园”,园内设置议事亭、民族团结故事墙;引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语种诊疗窗口”,年服务患者超万人次……
从安居到致富,从陌生人到一家人,如今的禧源社区用党建“一根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描绘出一幅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