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守望者说 | 海力切木·铁木尔:把“库车民歌”传唱下去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4日 10:22:01    来源:阿克苏日报

  扎上小辫,戴上花帽,鬓角别一朵月季花,穿上红色连衣裙,这是我延续了几十年的打扮,这也是我每次上舞台前必须要做的准备,总觉得,要用最美的样子,唱出最动人的歌。

  我叫海力切木·铁木尔,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库车人,从小在齐满镇托库孜托玛村的歌声里长大,“十二木卡姆”“库车民歌”就像空气一样,融进了每个村民的日常生活里。

  小时候看大人们弹都塔尔、唱民歌,心里直痒。那会儿人小,抱不动都塔尔,就天天盼着自己快快长大。1985年开始,我跟着本土民间艺术大师吐尔地·图米尔学习“木卡姆音乐”“库车民歌”等民间舞蹈,我一点点琢磨、苦练。同年8月,我加入了齐满镇宣传演出队,把“十二木卡姆”中的“纳瓦、乌孜哈、潘吉尕”等“开篇、史诗、大曲”和“库车民歌”都做了整理或者搬上舞台。

  后来,我又拜图尼亚孜·达吾提等老艺人为师。我们一起整理、编排“十二木卡姆”,歌曲里,有对幸福的盼头,有对爱情的念想,还有对这方水土的眷恋,越唱心里越亮堂,就想着,把这些好东西留住,再教给更多人,看到台下群众喜欢,听到大家的掌声,就觉得再累都值。

  光会唱还不够。我琢磨着,得有点“绝活儿”才能让“库车民歌”更打动人。老师曾说过,库车以前有“一手弹琴、一手打鼓、一边演唱”的技艺,只是快失传了。我就铆着劲要把它“捡”回来。刚开始练的时候,左手打鼓、右手弹都塔尔,俩手总像打架,不是鼓点乱了,就是琴弦拨错了。没别的招,就靠练!先练左手打鼓的节奏,再练右手弹琴的指法,一遍遍磨合,让它们成了“肌肉记忆”。现在我教学生,也这么说:“谁也帮不了谁,就得下狠功夫。”

  这些年,库车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独库公路旅游路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在市域内大力推广文化艺术交流、文艺汇演等,以“十二木卡姆”“库车民歌”为代表的各类民间艺术在大街小巷相继绽放风采。

  我教过的500多名学生成了文艺演出人员,前阵子在龟兹小巷,看见我的学生穿着鲜艳的衣裳,一人弹琴、一人打鼓,配合着唱歌,游客们围着拍手,我这心里比啥都甜。有的学生以前开服装店,现在靠着这手艺,多了演出机会,日子更有奔头了。

  从1985年加入镇宣传演出队,到后来跟着老艺人们整理“十二木卡姆”,再到跑遍各地演出,党和政府给了我太多的机会。1997年,我被评为阿克苏地区优秀民间艺人,2002年获得自治区农牧民文艺汇演二等奖,2006年成了“库车民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维吾尔族民歌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又被评选为2024年度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我也知道,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大家对“库车民歌”“十二木卡姆”的认可。

  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参加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去南宁参加过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等,把“库车民歌”带到了更远的地方。看着来到库车市的游客越来越多,听着小巷里的歌声越来越响,我就知道,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在新时代里活过来了。

  有人曾问我:“一把年纪了,跑前跑后图个啥?”我说:“这是代代相传的财富,党和政府给了我机会,我就得让更多人认识‘十二木卡姆’‘库车民歌’,将其发扬光大。”我这辈子没啥大心愿,就是想把“库车民歌”传唱下去,只要我还能开口,还能弹琴,就会一直站在舞台上,让更多人知道“库车民歌”好听! (海力切木·铁木尔 口述 记者 张路 整理)

责任编辑:夏莉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