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山水相融皆是画 人文交织即为诗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6日 10:05:35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吕娜 通讯员 李斌

  悠悠岁月,时代变迁,历史长河奔流不息。70载春秋波澜壮阔,风雨兼程,地区旅游旧貌换新颜,在岁月中绽放光芒。

  时光回溯,打开阿克苏旅游的“时光隧道”,一起感受其发展脉搏——2002年,地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单独设立地区旅游局;2019年,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和旅游局合并;2024年12月27日,天山托木尔景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成为地区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地区文旅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特别是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利用特色资源提升竞争力,实施“文旅+”“+文旅”模式,持续丰富新业态,培育文旅新品牌,延伸文旅产业链,更好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有力打造“全域全季一站式体验大美新疆旅游示范区”和“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地区旅游知名度越来越高。

  奋起直追:

  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

  “以前,觉得旅游一趟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能去一次名胜古迹,都是让身边人极为羡慕的事。旅游也很简单,爬爬山、看看景、拍个照就完事儿。”阿克苏市民陈秀芬是“50后”,说起最早的旅游经历颇有感触。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休假制度。此后,“黄金周”开始推行,人们从拥有双休日的“中闲”时间变为拥有一周假期的“大闲”时间。“双休日”旅游消费不断增加,国内度假型旅游产品开始盛行,在“双休日经济”的推进下,地区旅游也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说起上世纪90年代阿克苏最经典的旅游线路,应该是疆内游、出疆游和出境游。而出境游最火的线路莫过于“新马泰”了。家住温宿县香格里拉小区的李素华今年77岁,1998年,她和老伴一起报名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新马泰”8日游。

  “那时候出境游还是比较时髦的,去一趟‘新马泰’一个人要花销一万多元,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不小的开支。”李素华回忆,“那一次旅游也属于走马观花式的,每到一个景点都拍照,回来把照片冲洗出来后再拿给亲朋们炫耀。”

  到了2010年以后,李素华和老伴每年都要外出旅游两趟,主要是国内游。“这几年,越来越多疆外的亲朋都喜欢来咱们阿克苏旅游,这说明阿克苏的美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李素华说。

  近年来,地委、行署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扩大就业、惠民富民、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努力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2014年至2024年,地区累计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847.63亿元,接待游客和游客总花费较2014年增长56倍。特别是近三年,地区累计接待游客8048.61万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483.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9.50%、66.84%;游客接待量从2022年的1421.78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3617.2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从79.41亿元提升到221.05亿元,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日渐显著。

  精耕细作:

  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扩大

  “阿克苏的‘出境’率越来越高,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阿克苏的美景、美食等。当回到阔别17年的阿克苏时,这里的旅游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每一处都独具特色。”今年夏季,吴建新从成都返回阿克苏时,收获的满是惊喜。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网。

  近年来,地区持续优化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由G3012线、G314线、G217线、G219线等以及S207线、S208线、S209线等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级配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高质量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地区境内高等级公路总里程2629公里、城市道路总长达190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88万公里,3条农村公路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2条公路被列入新疆2024年交旅融合10条“最美公路”,道路通达性显著提高。

  地区高质量开行“阿克苏号”“托木尔号”“长三角号”旅游专列、阿克苏—乌鲁木齐往返特快旅客列车,平均上座率达95%,全面融入乌鲁木齐10小时城市经济圈。新开通“阿克苏—郑州—福州”“阿克苏—银川—浦东”“阿克苏—武汉—温州”等多条航线,“空地联运”线路和模式不断优化,“快进慢游深体验”立体交通网络持续完善,更多客流量转化为游客量,有力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

  近年来,地区聚焦打造“全域全季一站式体验大美新疆旅游示范区”和“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抢抓新疆环塔里木经济带建设、别迭里公路口岸开放等重大战略机遇,将文旅工作纳入地区“五项重点工作”,坚持从政策上赋能、资金上保障,围绕旅游产业“一心、双珠、双循环”(一心:阿克苏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双珠: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明珠带、天山托木尔自然遗产明珠带,双循环:G579、G219环天山旅游风景带,S309、G217环胡杨沙漠旅游风景带)谋篇布局,先后出台《阿克苏地区推进全域旅游产业链实施方案》《阿克苏地区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阿克苏地区龟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梳理绘制《地区文旅产业链集群图谱》,以高站位、系统性顶层设计,构建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逐步实现景区、旅游区提档升级、串联集群,推动文旅资源大开发、文旅产业大发展。

  同时,地区不断强化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持续优化配套设施、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打造优质旅游环境,实现了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齐头并进。2014年,地区只有少数几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而今年,地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已达到71家。天山托木尔景区“十年磨一剑”,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地区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克孜尔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龟兹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加快推进,创建工作的软硬件基础全面提升。特别是近三年,地区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3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18家;培育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7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4家、三星级40家;创建乡村旅游重点村36家,其中自治区级7家、地区级29家;创建S级滑雪场2家,其中3S级滑雪场1家、2S级滑雪场1家。

  转型发展:

  旅游产品极大丰富

  三四十年前,提起阿克苏的旅游景点,大家能叫上名来的应该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如温宿天山神木园、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如今,天山托木尔景区、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地区区位独特、资源富集,自然景观神奇秀丽、人文景观蜚声中外,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葱郁绿洲、逶迤雪山、丝路古道、神奇峡谷等共同构建了丰富且独特的文旅资源。

  地区虽然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但在过去由于旅游产品单一,市场定位模糊,宣传推广与营销力度不大,旅游市场缺乏能够代表阿克苏的标志性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增长缓慢,在国内旅游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

  近年来,地区依托“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文旅品牌,持续开展“5·19中国旅游日”、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苹果文化旅游采摘季、“胡杨礼赞”、“天山脚下过大年”等主题系列品牌活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标杆。库车市热斯坦旅游休闲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家(三生百间里民宿),创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家(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自治区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3家(天山托木尔景区、库车饭店、乌什县燕泉山景区)。“打造‘天籁加依’品牌 发展民俗风情游”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库车市“相约醉美独库 畅享活力夏至”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天山托木尔景区塔村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同时,地区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对口援疆发展机遇,持续深化与疆内外主要客源地、直航城市的交流合作,依托已开通的37条疆内外航线和29个通航城市,持续加大“引客入阿”宣传力度,持续加强与疆内外城市旅游行业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不断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推广战略,运用“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矩阵,释放文旅融合旅游发展新效应,打造“热娜局长说沙雅”“小苏说拜城”“慧说阿克苏”等系列具有地区特色亮点的网红账号和热点视频,抢占流量高地。影视剧《长风万里》《阿克达拉》《地上的云朵》在阿克苏首映,央视《欢乐大猜想》、浙江卫视《奔跑吧》《追星星的人》等电视栏目,以及《中国国家地理》科考团队来阿克苏取景拍摄,蒙曼、俞敏洪、国乐大师方锦龙、巴黎奥运冠军天团、千万粉丝博主等知名达人和自媒体大V博主打卡推介阿克苏,努力吸引更多游客来阿克苏旅游。

  特别是2025年,地区成功承办自治区旅游促“三交”推广推进活动和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WKG&M-1综合格斗赛、独库公路通车仪式、香港精装明星足球队新和公益足球邀请赛等重大文体旅活动,阿克苏文旅在国内外引发“爆款效应”,“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品牌越擦越亮,“出圈”又“出彩”。

  阿克苏如今已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地区正沿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前行,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不断延长旅游线路,讲好“阿克苏故事”,把“过客”变“留客”,让“流量”变成“

责任编辑:艾尼瓦尔江·依明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