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戮力同心筑伟业 踔厉奋发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22日 10:00:06    来源:阿克苏日报

  核心提示:

  新和县锚定“助推器”发展定位,依托处于阿克苏东部经济带的核心区位、毗邻库车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紧盯区域产业链配套需求,坚持优服务、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厚重的汉唐文化底蕴,打造成为承接库沙拜下游产业的“主阵地”。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地委的坚强领导下,新和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坚持依法治疆,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基础更加稳固。新和县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高举法治旗帜、善用统战办法,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常态开展普法和“宪法法律十三进”活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更加浓厚,各级党员干部依法履职、依法办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选优配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57名,2023年城镇司法所、塔什艾日克司法所荣获“自治区示范性司法所”称号。全县8个乡(镇)在2012年—2023年期间相继成功创建自治区优秀平安乡(镇)。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2022年以来,积极探索实践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新和“和”文化有机结合,绘制《“和风润治·法理共融”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图》,编纂《多元解纷案例集》,建立领导干部“三访三包”责任制,三年积案化解率达到93.78%,初访办结率达到97.35%,实现信访总量、越级访、重复访“三下降”,2024年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经验做法在全国宣传推广。

  坚持凝心铸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更加汇聚。新和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润疆工作深入推进,“新和民间手工乐器制作技艺”相继在发现之旅《揽胜神州》、央视《致富经》等栏目播出。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入人心。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9个、文明实践站129个,实现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深化拓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大力推进“五个互嵌”,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持续巩固提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民族团结进步“五大品牌”经验做法在全疆宣传推广。特别是2022年以来,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提炼“和”文化时代价值——包容互鉴、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将“和”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通过开展“道德模范”“民族团结之星”等评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见贤思齐。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小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现全覆盖。

  坚持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质效更加显著。新和县稳住农业“基本盘”,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24年,农林牧总产值89.78亿元,比2014年增加59.91亿元,年均增长11.6%;粮食播种面积57.03万亩,比2014年增加30.56万亩,增长114%,年均增长7.9%;粮食总产量达到33.48万吨,比2014年增加21.72万吨,增长104%,年均增长11.1%;2024年,全县林果种植面积33.92万亩,年产量15.1万吨,形成了以核桃、红枣为主导,苹果、香梨等多品种协同发展的格局,年产值14亿元以上。坚持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2024年,全县畜禽存栏243.95万头(只、羽),出栏1833.48万头(只、羽),较2014年分别增长50.35万头(只、羽)、1064.4万头(只、羽),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1%、5.5%;肉蛋奶产量不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2024年年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3%;30.33%的村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2024年年底,成功创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

  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向好态势更加巩固。新和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年底,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7.4亿元,比2022年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31.8:19.4:48.8调整为33.6:22.2:4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9亿元,比2022年增长4.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5亿元,比2022年增长4.8%;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亿元,比2022年增长32.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7亿元,比2022年增长3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98元、22417元,比2022年分别增长6.3%和6.5%。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成功引进“20吨芳烃及烷烃、天然气化工”等一批“链主”项目,2024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2个93.49亿元,落实到位资金60.12亿元,增长35.28%。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浙新(新疆)智能年产3万吨水晶饰品项目年产值突破亿元;卤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钾盐探矿权已挂牌出让;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华电40万千瓦光伏、丽商商业综合体、320万吨/年选煤厂、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集贸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新和工业园区正式升格为自治区级园区,驻园企业达113家、培育规上企业26家,园区总产值占全县GDP总量的50%以上,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效应不断释放。累计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3个,打造星级农家乐19家、星级酒店2家、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地区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新和县成功入选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打造‘天籁加依’品牌,发展民俗风情游”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新和县嘉音手工乐器制作非遗工坊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134.11万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52.80亿元。

  坚持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更加强劲。新和县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全面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地,为推动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疆品订制”工程改革试点成效明显,探索品质溯源、直播带货、集团直采、门店展销“一体化运行”新格局,建强“疆果东送”“浙品西进”网络渠道,积极推行“1+9+N”模式,在杭州、丽水、新和优先布局首批线下体验门店3家,形成以新和县为起点、丽水市各县(市、区)为支点、杭州市为突破点的全覆盖网络格局。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51家国有企业优化重组至36家,国企资产规模总额增长18.56亿元以上、融资空间提升6亿元以上,预计国企经营收入增长8%以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地区首个“科技小院”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落地,中国农科院黄殿成博士工作站的科技强农富农作用明显;中科丝路华林苦咸水淡化实验室、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研究院项目进展顺利,全县新增创新型、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25家。首只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有效撬动社会资本,资本招商、基金招商、产业招商综合发力,为1家落地企业注入先期发展资金,正在为4家企业开展尽调审查。

  坚持以民为本,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更加凸显。新和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改善民生。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卫生技术人员从2014年的795人增长到1657人,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2014年的130家增加至181家,病床位数从2014年的685张增加到1160张,全面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累计投入资金6.79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学校90所,新增学位9600个,建设重点项目教学楼等32个项目,切实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跃升至2139.24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93.407公里,年均增长3.23%,全县各乡(镇)、建制村通畅率达100%。特别是2022年以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4年学前幼儿入学率由2014年的87.62%增长至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80%,本科上线率46.79%,较2022年提高21.43个百分点,新和县职业技术学校转设为新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是朗读高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活动品牌成功纳入教育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创新案例,顺利承办全疆农牧民讲故事大赛,新和县参赛作品《四代人的麦穗与星光》荣获一等奖。一以贯之实施稳就业、促就业、保就业、包就业“四大工程”,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自治区级中医骨伤质控中心,新创建地区级以上重点专科6个、名医工作室4个。2024年新和县《做实融合发展文章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经验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是阿克苏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兜牢社会保障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122个老年助餐点建成投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改扩建道路10.1公里,新建城区各类管网406.6公里,实施“煤改电”工程改造25028户,完成天然气入户2813户,新增绿化面积23.5公顷,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6.08%,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业态功能有效提升。生态保护不断加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首战告捷,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区域空气优良天数累计增加62天,饮用水水源地、河流地表水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Ш类以上,五一水库、渭干河流域等生态治理项目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党的领导,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新和县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并严格落实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持续巩固拓展教育成果。依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完善“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干部教育体系。2014年、2015年设立人才发展资金池,划拨300万元,每年持续增长,用于人才引进、产业扶持等;特别是2022年以来,制定《新和县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 助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工作举措》《新和县重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办法(试行)》,与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新疆大学经管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新疆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新和基地成功挂牌,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显著提升,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使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各乡(镇)122个建制村8个社区都完善了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实现了村(居)务监督全覆盖,方便群众办事。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哈斯木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