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七秩构蓝图 棉城崛起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01日 10:28:55 来源:阿克苏日报
核心提示: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是保障,文化是支点。要紧盯“加压泵”发展定位,深挖土地资源潜力,依托独特的刀郎文化、慕萨莱思等人文资源优势,塑造集田园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中国棉城”农耕体验文旅新业态,推动文旅与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勾勒乡村和美、百姓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画卷。
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这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奏响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70年来,阿瓦提县坚持把谋篇布局与系统施治相结合,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阿瓦提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科学研判经济发展形势、深挖县域资源禀赋,全县上下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凝心铸魂、增进认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多元共治开启社会治理新篇。70年来,阿瓦提县始终高举法治旗帜,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将法治思维融入县域治理各环节。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阿瓦提县以全民普法为抓手,依托“一院一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创新开展“巴扎日普法集市”等特色活动,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送到田间地头、乡村院落,特别是2022年以来,阿瓦提县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建成投用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健全完善县乡村网格四级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和“四调联动+信访联席”机制,探索创新“法官+调解员”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先后创建全国模范司法所、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5个,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创新实践共绘民族团结画卷。70年来,阿瓦提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该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培育“融为一‘提’·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2022年以来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成功打造相关示范点31个,创建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18个,创建率达95%,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涌现出臧书武等一批民族团结先进模范。
(三)文化浸润滋养共有精神家园。70年来,阿瓦提县深入挖掘和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文化遗存,于2003年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音乐节”等系列活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阿瓦提县相继建成刀郎文化广场、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持续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刀郎麦西热甫和慕萨莱思酿造工艺等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保护,创新推出大型歌舞剧《刀郎》、本土电影《阿瓦提和阿凡提》《地上的云朵》等一批文艺精品,圆满承办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阿克苏“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盛会,阿瓦提县知名度越来越高。
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70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阿瓦提县先后实施垦荒造田、渠系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累计建造干支斗渠2355.37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7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30万亩。2022年以来,阿瓦提县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棉花干播湿出、智慧农业等技术应用,建成1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南疆首个4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粮食和棉花年产量较2014年分别增长了2.25倍和1.27倍,荣获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国家级棉花干播湿出节水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全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培育壮大优势产业。70年来,阿瓦提县立足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等优势资源,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培育壮大棉花和纺织服装、粮油加工、绿色果蔬、光伏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特别是2022年以来,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棉花和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建成年产2万吨棉花智能化种子加工生产线、1万吨慕萨莱思标准化生产线,林果种植面积34.25万亩,年销售特色果品19.88万吨、加工6.5万吨,年出栏牲畜138万头(只),形成158.5万锭纺纱、2238台织机的棉纺产业规模。特别是阿瓦提县长绒棉、慕萨莱思葡萄酒、博斯坦羊羔肉实现品牌化发展;阿瓦提县凹陷北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性成果,一批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规模达560兆瓦,2024年发电量7.69亿千瓦时,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第三产业蝶变跃升。70年来,阿瓦提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第三产业发展路径,从传统商贸流通到新兴的文旅、电商产业,特别是2022年以来,阿瓦提县深入贯彻落实旅游兴疆战略,建成投用多个大型商贸市场和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精心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5家,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推出20余种以“刀郎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创产品,成功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4年实现网络销售额1.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消费潜能充分释放。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沙漠音乐节”“沙漠越野拉力赛”、慕萨莱思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推动“旅游+非遗”融合发展,抖音话题播放量超10亿次,2024年接待游客350.6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7.22亿元,“刀郎劲歌舞·情醉阿瓦提”特色文旅品牌全面打响。
三、以民为本、惠民利民,绘就社会民生幸福画卷
(一)城乡环境华丽变身。70年来,阿瓦提县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4352户,建成使用公租房15424套、安居富民房40180户。特别是2022年以来,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建成城镇绿地632公顷,完成植树造林28.12万亩,阿克苏地区第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人民公园、慕萨莱思公园等35处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城市绿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4.39%和12.8平方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景象随着阿—阿铁路、G580一级公路建成和火车站、客运站投用已成为历史,农村公路彻底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城区主干道翻新,“公园建在城市中、城市建在公园上”的建设理念不断彰显,“中国生态魅力县”荣誉称号实至名归。
(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城镇化率从自治区成立初期不足5%提升到如今的3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百元提高到202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784元和21631元,是70年前的数百倍,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6.43亿元,较70年前更是提升了数千倍。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每年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和援疆资金的90%以上全部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尤其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阿瓦提县累计投入资金19.48亿元,实施662个产业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落实教育扶贫措施,推动健康扶贫减轻就医负担。特别是2022年以来,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低保、临时救助审核权限下放,26451人实现脱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教育事业稳健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域只有7所县立小学、教师92名,教学条件简陋,到2024年年底,建成幼儿园50所、中小学53所(其中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教职工4212名,切实保障每个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22年以来,阿瓦提县更是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行动,100%普及智能黑板、数字化教育系统,学科教育模式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教学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名师发展中心建成投用,通过柔性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基金,培养骨干教师2342人,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8.2%以上。
(四)医疗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机构从1家发展至现在的153家,医护人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壮大到如今的1488人,阿瓦提县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延伸、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2022年以来,阿瓦提县常态化推进“以科包院”帮扶机制,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社区卫生院各1个和地区第二个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县人民医院、中医(维吾尔医)医院成功晋升二甲医院,引领冠状动脉造影等10余项手术技术处于地区领先水平,打造地区级重点专科8个、县级重点专科20个,基本药品、医疗耗材“零差率”销售,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实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以上,基层门(急)诊占比提升至65%,优质医疗资源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众。
四、党建领航、强基铸魂,构筑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
(一)持续夯实基层基础。自治区成立之初,阿瓦提县有基层党组织26个、党员292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重重挑战。历经70年发展,当初的零星火点已成燎原之势。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阿瓦提县深入落实新时代“访惠聚”驻村工作,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农村、城市、“两新”、机关、国企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以来,阿瓦提县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创新打造“棉城党建”品牌,569个党组织实现城乡全覆盖,党员队伍壮大至14210名,精耕细作建立乡(镇)履职事项清单,明确“五办五中心”“一支部三中心”工作职责,5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15分钟便民服务圈”“石榴籽服务站”让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二)锻造坚强干部人才队伍。70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阿瓦提县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着眼现实需要和长远规划,累计招引223名内招生、369名留疆战士、242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22年以来,更是持续完善干部“建管用”全链条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推行“双向培养”模式,常态化开设教育培训班,选派干部到疆内外定点培训、挂职锻炼,各级干部调查研究、把握政策、推进工作、联系群众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一批优秀党员干部相继涌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凝聚奋进发展合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通过党组织引领,持续深化协同联动机制建设,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广泛凝聚各界智慧力量,推动人大聚焦县委中心工作,支持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发展难题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特别是2022年以来,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工商联、文联、科协等各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特色活动,共同参与社会服务,在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科普推广等领域发光发热,凝聚起全方位、全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全县一盘棋、齐心促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