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 | 江尝试新的院长轮换机制:精准援疆让问题不延后、成果更靠前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3日 12:18:21 来源: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
2016年,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8家试点医院之一,开始实施“以院包科”“医疗大巴扎”“启明行动”等创新举措,在提升医院整体水平的同时,辐射带动整个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和普惠。进入2025年,既是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建院90周年,也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跨入第十年,在新的发展阶段,浙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尝试新的院长轮换机制,努力走出一条更符合当下医院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一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和第十一批第二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完成交接
2024年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一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和第十一批第二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完成交接。老一批成员离开之前,得等新一批成员到来,老带新一段时间,以达到“无缝对接、平稳过渡”的目标,看似平常的援疆工作压茬交接,却有着浙江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新老医疗队的领队,压茬交接长达一年半时间,新任领队郑悦亮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任期从原来选派模式下的三年缩短到了一年半。
新的援疆医疗队领队轮换机制在全国援疆省市中尚属首次,是浙江援疆工作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实践,以院长“援疆时间不变、任职时间减半”的创新举措,拉长压茬交接时间,在各项工作上实现长期连贯性,围绕精准援疆,提升医疗援疆工作综合效益。
01
消除空窗期:结出更多惠民成果
2023年5月,郑悦亮来到阿克苏开始三年的援疆工作,通过半年时间在工作、生活上的熟悉,2024年初开始,他开始赴国家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援疆派出医院等与医疗援疆相关的部门对接工作。
医疗队上的“以老带新”,在过往的压茬交接工作中也存在,但是最多一个月时间,这点时间,新人连适应生活环境都不够,更别说熟悉工作,甚至是对接相关部门。
2024年一整年下来,郑悦亮以医疗队副领队、医院副院长的身份,完成了所有相关部门的对接,除了“混了脸熟”,也对相关政策了如指掌。这一点,颇有深意。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赋予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把握对口援疆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是每一名援疆干部人才,尤其是领导干部需要上的“第一课”,“作为临床出身的院长,以前只需要守好自己业务的‘一亩三分地’,援疆后,在身份上的转变是临时的、突然的,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新的轮换机制下,有老院长顶在前面一年半时间,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去熟悉、去尝试,领悟要求、吃透政策、熟悉部门,大到和主管部门对接、争取项目,小到如何汇报工作,这都是以前一个月的压茬交接无法实现的。”郑悦亮说。
在医院层面,在工作的连续性上效果更为显著。
2024年12月8日,第十一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召开第一次队会,会上部署了新一批医疗队工作计划。
第十一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召开第一次队会
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工作是延续性的。如,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浙江援疆“医疗大巴扎”,“小组团”援疆项目等。
还有一块是医院正在进行的重大项目和工作,如,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项目,肿瘤中心项目等。
目前在建的肿瘤中心项目
这些重要项目和工作的背景,开展过程,如何去创新延续,郑悦亮了然于胸,在队会上作了重点部署,“项目的开始到结束,时间上是不会变的,可能会变的是执行的人和实施的方式方法,新的轮换机制下,避免了我在老项目上试错,更多的精力放在延续和创新上。“郑悦亮说,自己一年半的经历和体会,产生的效果来看,新老院长一年半的压茬交接,在时间非常科学和合理。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新的轮换机制,把援疆工作客观规律诠释的淋漓尽致。
02
问题不延后:致力实现“标本兼治”
短期内,新的轮换机制效果已经显现,重点突出“标本兼治”。
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援疆专家联合开展全疆首例超声引导下新生儿肾盂造瘘术
近日,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小儿外科、超声科MDT专家团队在小儿外科援疆专家张华、新生儿科援疆专家麦菁芸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朱利斌的操作指导下,成功为一名出生仅3天新生儿开展了疆内首例超声引导下新生儿肾盂造瘘术,创下了全疆新生儿肾盂造瘘介入技术的最小年龄记录。
同样,神经内科援疆专家王鹏近日成功开展了疆内首例神经介入新技术COSIS技术,开创了全疆神经内科介入技术先河。
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27日一个月时间,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一批浙江援疆专家已经开展3项全疆新技术,6项阿克苏地区新技术,院内新技术更是开展了10余项。据统计,已经远超历批次浙江援疆医疗队同期开展的新技术数量。
新的院长轮换机制,在援疆专家的选派上针对性更强,在解决问题上针对性更强,几乎不需要适应过程。
按照以往压茬交接的经验,新老医疗队会进行半个月左右的交接,会有非常详细的问题清单,“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老一批队员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按照之前的轮换机制,问题或者建议,新一批队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解决或者摸索,有些甚至需要放到下一批再进行完善,多数情况下是要摸石头过河。”
新一批援疆专家带领医院医护人员开展新技术
郑悦亮还补充道,援疆十余年,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新形势下,浙江利用新的选派机制避免了“摸石头过河”的情况。
针对医院手术人才的紧缺,第十一批第二期浙江援疆医疗队有10名外科专家,是历批次最多的,“援疆专家只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最主要还是培养本地的外科医疗人才。”郑悦亮说,新一批援疆专家上手术台时都会带上年轻的医生,“这也是一年半来摸索出来的经验,不光看,还要总结,也要提出看法,更要动手,我们正尝试建立机制,看看这一批的成效。”
减少院长的一年半任职时间,换来今后每一批援疆专家一年半的高效,这是新的轮换机制最大优势。
除了增加四级手术量、培养本地外科人才,解决医疗人才短缺的根本问题,郑悦亮在总结一年半来发现的问题、短板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措施,标本兼治,从根源上解决。
比如,为了应对受援地地广人稀这一无法改变的客观情况,新一批援疆医疗队搭建直播间,每周四面向地区7县2市开展直播,首次肝胆、胃肠领域直播吸引了上万人观看。让更多患者了解援疆专家擅长的领域,这个是治“标”,建立专家库,扭转很多病人遇到疑难杂症往省级大医院转、往内地转的局面,这是治“本”。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经牵头完成第一批6个试点单位智慧眼科诊室建设,图为托普鲁克乡卫生院新三级眼科项目
针对受援地眼科疾病多、杂的特点,早在2011年开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重点援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成为自治区重点临床专科之后,目前眼科正在冲击“国家队”。提升科室水平的“标”已经解决,现在要解决的是建立更加高效、覆盖广泛的眼科预防和治疗体系“本”。为了治“本”,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骆梅英力推边疆地区三级眼科诊疗新模式,除了让边疆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还要把病看好,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指导和支持下,目前,新一批援疆医疗队正积极实施《基于数字眼科智能体系的新三级眼科诊疗的模式构建和应用》项目,计划建设智慧眼科筛查中心、智慧眼科诊疗中心、眼科远程会诊中心“三大中心”,形成以地区级医院为龙头,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眼科诊疗新模式体系。目前,阿克苏地区已完成第一批6个试点单位智慧眼科诊室建设,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眼科就医难题。
新一批援疆医疗队已经把“医疗大巴扎”升级到4.0版本,增加了出院患者随访,突出健康管理“治未病”
在新一期的“医疗大巴扎”上,新一批援疆医疗队增加了“出院患者随访”的内容,正式开启“医疗大巴扎”4.0版,大巴扎义诊中,随访过程消除了一个大隐患,及时拯救了一名有脑梗史却没有正确用药和身体管理的维吾尔族大妈。健康管理,治未病是“本”,新一期大巴扎带上本地医生开展出院患者随访,既是培养一支专业的随访队伍,也是扭转当地患者术后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的现状。
03
更具针对性:科学诠释“久久为功”
长期上看,新的轮换机制在工作上更科学的诠释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在医院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上,援疆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顶层设计不是新人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需要长期调研了解、符合发展实际、遵循客观规律。
郑悦亮任副院长,分管医院人才科研这块工作期间,首次获得自治区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首次获得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科技骨干人才项目、首次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特培项目,2024年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成绩首考考核通过率高达96.43%,位列自治区17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第二名。
科研和人才是一个医院发展的基石,然而,这恰恰是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薄弱的环节。
目前,新一批援疆医疗队已经着手建立手术机器人专家库,图为浙江省人民医院张大宏副院长正在开展远程机器人手术
一年半时间里,郑悦亮把目光放在了与自治区省级医院、地州同级的人民医院的纵向对比上,调研、找差距、学习好经验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科研人才工作发展实际的路,为医院科研人才工作长期高质量发展找准了方向、夯实了基础。而这是老的轮换机制做不到的,仅从时间上就远远不够。
按照原先的机制,院长和第一期医疗队员一起进疆,很多问题要放到第二期医疗队去实现,也就是说,每一期至少有半年到一年很难出成果。郑悦亮对新的轮换机制有自己的理解:打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差,让援疆医疗队的工作更有延续性,更多时间是出成果而不是探索,对长期发展非常有利。
这个良性循环效果已经显现。
科室发展上有的放矢,针对能力相对较弱、但是百姓需求最高的急诊急救,在前期建立兵地急诊急救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上,新增派一名急诊援疆专家担任科室负责人,为科室发展做长期规划。
新一批援疆专家1个多月以来的开展新技术,已经远超历批次同期
近日,新生儿科和小儿外科援疆专家合作,成功为一名出生仅1天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新生儿开展了南疆首例新生儿十二指肠闭锁菱形吻合并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为了提升多学科联合会诊和救治,提升医院的综合能力,在新一批援疆专家选派上,更注重临床科室之间的关联性,带领各相关科室建立更为严密的合作机制。
援疆院长的“政绩”少了,沉下心来调研,用一个人的一年半时间“换取”整个“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的综合效益,浙江新的院长轮换机制,还在持续发挥作用。
通讯员:叶锡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