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五争先丨台州援疆教师林华:以乐为舟,筑梦大漠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6日 11:22:26 来源:浙江援疆
从江南烟雨氤氲之地到西域风沙漫卷之疆,台州援疆教师林华跨越五千里山海,带着教育初心与音乐梦想扎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校园里,她以音乐为舟楫,以讲台为桥梁,用专业、使命、热爱与坚守,在音乐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为边疆教育发展与民族团结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光。
以专业素养筑根基,引领教学创新,奏响童梦新声
“音乐,是心灵最温柔的敲门声。”这是林华始终坚信的教育理念。2024年8月,她初抵新疆,敏锐察觉到当地孩子音乐基础薄弱且多民族共聚的特点,便迅速组建“金色童年合唱团”。面对45名孩子,她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从最基础的呼吸训练开始,逐字逐句校正发音,耐心打磨每一个音符。仅一个月时间,原本稚嫩零散的歌声,就蜕变为校园里最动人的旋律。“金色童年合唱团”也迅速成为学校一张亮眼的名片,每当课间或活动日,悠扬的歌声总能吸引师生们驻足聆听。
为了点燃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林华将课堂打造成充满乐趣的乐园。她精心设计“游戏化节奏训练”“趣味热身气息训练”等教学环节,通过“节奏接龙”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节奏技巧,用“音符拼图”激发他们对乐理知识的兴趣。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刻板的讲授,只有欢声笑语与歌声交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被彻底点燃,原本对音乐课感到畏惧的孩子,也开始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音乐真正成了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心灵伙伴”。在她的课堂上,笑声与歌声交织,音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快乐。
她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区域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力量的支撑。为此,她主动搭建浙江与新疆的音乐教育桥梁,特邀浙江合唱专家李归阳、台州学院教授叶高峰亲赴新疆,为近百名本地教师开展系统性培训,将浙江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到南疆大地,让优质教育资源的根脉在边疆土壤中扎根生长,助力当地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推动区域音乐教学水平整体跃升。
作为阿拉尔市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林华以专业担当推动区域音乐教学改革。2024年11月,她精心策划“合唱润教”系列活动,不仅组织专题教师培训、分享教学经验,还带着精心打磨的优质课例《森林狂想曲》赴十四团中学送教。课堂上,她用生动的讲解、灵动的互动将学生带入奇妙的音乐世界,如清泉般滋润着在场师生的心灵,许多听课教师深受触动,年轻教师更是当场恳请拜师学习。
2025年上半年,她持续发力,开展7场线下教研活动,覆盖低段音乐教学创新、跨区送教、新课标作业设计等关键主题,为当地音乐教学改革提供清晰路径与实践范例,以专业引领切实推动边疆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使命担当践初心,深耕实干奉献,书写教育深情
“援疆不是一次短暂的停留,而是一场用真心与行动践行的使命征程”。2025年5月31日,林华再次打造震撼人心的教育场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开启“以天为幕,以沙为台”的兵团卫视直播,她指挥“绿洲教师合唱团”演唱《苹果香》《世界赐予我的》。“在塔克拉玛干种下歌声”直播·吸引五万人在线观看。直播中,大学生现场申请入团的热情、当地教师接续教育事业的承诺,汇聚成最动人的画面,她所有的付出都在此刻收获了最温暖的回响。这场直播不仅是一场音乐演出,更是一次教育精神的传递,让“扎根边疆、奉献教育”的信念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日常工作中,林华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细节里。她自费为学生和教师购置曲谱、印制教学资料,甚至自掏腰包邀请专家来疆授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晚利用休息时间,为塔里木大学学生排练《星辰大海》《灯火里的中国》等歌曲,助力他们在“一二·九合唱演出”中惊艳全场,让大学生们在音乐中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为了让偏远学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她多次带领工作室骨干教师前往十团中学、四团小学等基层学校送教,不仅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的音乐课,还与当地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等活动;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到基层,用脚步丈量边疆教育的广度,用行动温暖每一个相遇的孩子与老师,用实干担当书写着对边疆教育的深情。
以人才培育续薪火,推动传承发展,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授人以渔,才是真正的援疆”,林华深刻明白,援疆工作的核心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她始终将培养本地音乐教师、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作为核心目标,在人才培育上积极作为,让教育的星火在边疆永续传承。她主持的阿拉尔市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从最初仅有14人,逐步发展到覆盖全市中小学的50多人,成为当地音乐教师成长的“摇篮”。
作为“青蓝工程”导师,她对年轻教师倾注心血:从教学设计到课堂仪态,甚至突发状况的处理,她都一一指导、反复打磨。当徒弟们在比赛中摘得奖项,向她报喜时,那些熬夜改教案、抠细节的日夜,都化为了欣慰的星光。在林华的悉心培育下,一批本地年轻音乐教师快速成长起来。这些扎根新疆的教师,成为接续林华教育事业、推动当地音乐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真正实现了“用一个人,点亮一群人”的教育愿景,为边疆教育留下了宝贵的人才财富。
以民族团结聚合力,促进融合共进,浇灌和谐之花
音乐无界,歌声传情。林华充分发挥音乐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旋律串联各民族情感,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融合上主动作为,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大漠深处绚烂绽放。为进一步厚植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林华精心挑选教学合唱曲目:她教孩子们演唱《祖国在我的心窝里》《祖国有我》《如愿》《灯火里的中国》等歌曲,让孩子们在悠扬的旋律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国家认同感;同时,她引入《哈密小古丽》《玉盘》《蜗牛》等融合多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通过教唱歌曲、学习民族舞蹈,让孩子们在节奏与律动中感受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从小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
林华用音乐搭建起民族团结的桥梁,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融合,让团结互助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边疆的和谐稳定与文化繁荣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从江南到西域,从讲台到沙漠舞台,林华以“五比五争先”精神为引领,用音乐为舟、以教育为桥,在边疆教育的沃土上书写了动人的篇章。她不仅带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方法,更留下了一支扎根边疆的教师队伍,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她的援疆之路,是一曲跨越山海的教育赞歌,更是“五比五争先”精神在边疆大地的生动实践,其精神将如沙漠中的歌声,穿透风沙,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