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援疆

《中国民族报》头版头条关注:棋子落边疆 文脉通万里——“两子”文化润新疆的衢州实践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7日 22:17:13    来源:浙江援疆

  10月14日,《中国民族报头版头条刊发《棋子落边疆 文脉通万里——“两子”文化润新疆的衢州实践》,生动介绍了衢州市援疆指挥部以“两子”文化为纽带,通过文旅互动、产业合作、教育援疆等形式,让江南文脉在边陲生根发芽,绘就了一幅文化润疆的生动图景。

  8月13日,中国国家围棋队50多名队员结束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长达十多天的集训。集训期间,2025年首届“烂柯杯”中国—中亚围棋邀请赛、首届“衢乌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青少年围棋邀请赛、第27届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中国队选拔赛等也在乌什陆续举行。

  总人口仅23万的小县城,为何能举办国际性围棋赛事?这要从对口支援结对城市浙江衢州说起。

  衢州文脉厚重,是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儒学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也是声名远扬的围棋文化发源地,著名的“王质遇仙,观弈烂柯”故事就发生在衢州城南的烂柯山。

  以对口援建乌什县为契机,衢州市第十一批援疆指挥部把围棋、南孔文化等“两子”文化带到了乌什,深入推进文化润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祖国西部边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黑白棋子“落”乌什

  “围棋棋盘上一共有361个交叉点,黑棋185子胜,白棋177子胜”“下围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可以锻炼我的耐心和专注力”……乌什·衢州小学四年级学生张鹏宇,说起围棋来头头是道。

  2023年,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张鹏宇第一次在学校接触到围棋。今年,他在首届“衢乌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青少年围棋邀请赛上,和队员一起拿下了季军。

  乌什·衢州小学的前身是乌什县第一小学。2018年7月,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斥资1700万元对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并由衢州市教育局托管,更名为乌什·衢州小学,现有26个教学班,1122名学生。

  “在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和新疆围棋协会支持下,2023年秋季学期,围棋作为正式课程面向学生开课。”乌什·衢州小学副校长陈晟杰介绍,一二年级学生必修,三四年级学生选修,全部都是免费课程。来授课的围棋老师都来自新疆围棋协会,非常专业。

  在校园里,围棋元素更是比比皆是:教学楼前,写有“一座最有礼的学校”字样的石碑旁,是去年刚建成的围棋广场,“有时候孩子们会在石制棋盘旁,以黑白石头对弈。”陈晟杰说。

  8月6日,对于乌什不少围棋爱好者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当天世界冠军丁浩现身衢乌围棋夏令营,进行了围棋现场指导。

  “小朋友实力非常强,对杀时气势十足,很多孩子都有接近业余五段的水平!”丁浩直言很意外。

  乌什·衢州小学教师李伟回忆,刚带围棋课时,孩子们连“气”和“眼”都分不清,今年却有6个乌什孩子打进新疆青少年围棋赛八强。“这次冠军指导课的消息刚放出,80个名额5分钟就被抢光,还有家长开着皮卡车从300公里外的阿克苏市区赶来。”他说。

  “围棋的火种已经在乌什播下了,希望新疆的小朋友们可以努力,有一天也能成为国家队的选手。”中国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说。

  据统计,2024年乌什培训围棋爱好者有2500余人,青少年围棋定级500余人。乌什围棋阵地不断拓展,相继建成衢州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乌什分中心、中国围棋少年体育学校乌什训练基地、新疆围棋协会围棋师资培训基地,为围棋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成立围棋协会,制定《乌什县围棋发展工作计划》,全域推动围棋广场、围棋教室、国学馆、国学小书房和“有礼三园”建设,让更多群众了解围棋、参与围棋、支持围棋、发展围棋。

  南孔文化遍地开花

  在乌什县林基路西街16号,竖立着一尊高达7.1米孔子像,他的身后是乌什县南孔儒学文化园、南孔儒学馆。

  自2010年衢州对口支援乌什县以来,一场跨地域的文化交融,让“东南阙里”的南孔文化在西部边陲碰撞出火花。

  “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改变了我的人生,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32岁的阿地拉·阿不力米提是南孔儒学馆的一名讲解员,自儒学馆开馆以来,她向参观者讲述南孔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亲近感。

  2012年,阿地拉·阿不力米提成功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她的弟弟考上了阿克苏一所知名高中,但仅靠其母亲一个人的微薄收入,供姐弟俩同时上学负担十分沉重。

  绝望时,阿地拉·阿不力米提在街头看到一栋写着“浙江援建”的建筑,她打听着走进了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向当时的指挥长徐登富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争取实习机会。此后一个月,她成为指挥部里的小跟班,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实习工资。开学前,指挥部将学费送到阿地拉·阿不力米提的手上,让她顺利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4年后,大学毕业之际,阿地拉·阿不力米提考上了浙江省公务员,却毅然选择回到乌什。“衢州的干部从万里之外来支援和帮助我的家乡,我又怎么可以不回去!”回到乌什,她成为一名语文老师。2021年11月南孔儒学馆建成开馆,她成为了一名讲解员。

  “在学校,影响的只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儒学馆可以影响更多人。”阿地拉·阿不力米提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一次授课,把工作视为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讲解和沉浸式体验,我感受到,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深了,他们从内心更加热爱祖国。”她说。

  除了担任讲解员,阿地拉·阿不力米提还是乌什县“8090”南孔文化宣讲团的一员,这个讲解团以“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思想为宣讲主题。

  乌什南孔儒学馆是南孔文化在乌什落地生根的缩影。在乌什县9平方公里的城区,建设了6座南孔城市书房,每座书房占地面积32平方米,配置2000多册图书、期刊等,采用智慧化管理。群众刷身份证、读者证、二维码就可进入书房无偿借阅图书,实现数字图书馆与南孔文化阵地“二合一”,也初步形成了便民“15分钟城市阅读圈”。

  2024年,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将首部南孔文化题材音乐剧《南孔》引入乌什,开展5场巡回演出,反响强烈。今年7月,以“儒学共鉴·文明互融”为主题的“儒学大家谈”之中国—中亚文化交流活动在乌什举办。南孔儒学夏令营、《论语》诵读大赛、儒学剧大赛等活动,让南孔文化持续涵养着乌什各族群众。

  “我们还在当地推行‘有礼’教育,为县、乡学校树立孔子像、打造孔子广场,开展‘有礼学校’创建,‘南孔三礼’(开蒙礼、明志礼、成人礼)进校园,引导学生知礼、明礼、学礼。”衢州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来,以“两子”文化为纽带,通过文旅互动、产业合作、教育援疆等形式,让江南文脉在边陲生根发芽,绘就了一幅文化润疆的生动图景。

责任编辑:达吾提·图尔荪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